王任重(1917-1992年) 景县王瞳镇王七庄村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
1917年1月,王任重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3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16岁,从此开始了他近60年的革命生涯。
1934年底,王任重于乡师毕业后,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活动。
1937年,王任重任中共津南工委宣传委员。"七·七"事变爆发不久,他奉命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后,调中央党与群众工作研究室工作,负责编辑出版《党的建设》,并在陕北公学讲课,主讲农民运动。1939年春,王任重调到五地委(驻衡水、武邑一带)任书记,在坚决打击日寇的同时,有理、有利、有节地同顽固派进行斗争。1940年初,王任重调区党委任组织部长,下半年任宣传部长,兼政工部长,重新办起机关刊物《平原》。
1942年,王任重受命兼任四地委书记和军分区政委。1943年深秋,王任重被调任冀南区行署副主任。1944年,王任重被送到延安中央党校参加学习、整风和大生产运动。1945年秋,王任重重返冀南,继续担任行署副主任兼财办主任。1945年以后,王任重任冀南行署主任、冀南区党委副书记、代理书记。
1949年5月,王任重随军南下到达湖北武汉,任湖北省委常委、省政府副主席。1951年11月,王任重被派到直辖中央的武汉市加强领导工作,先任副市长,抓"三反"、"五反"工作。后接任市委书记、代市长。1954年,省市合并后,王任重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时年37岁。他提倡农业多种经营,兴修水利,克服一切困难,在建国初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使武汉的一些大企业快速建成投产。50年代中期,湖北成为全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和重工业基地。1956年5月31日,毛主席到武汉视察,王任重陪同毛主席第一次泅渡长江。至1966年,王任重多次陪同毛主席畅游长江。毛主席曾高兴地称赞王任重同志是"华北第一才子"。
1960年9月,王任重任中南局第二书记兼湖北省委第一书记,除负责本省工作外,还肩负中南各省工作的重任。1966年5月初,王任重任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主任、华中协作区主任。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由于江青一伙反党集团的陷害,王任重身陷囹圄。1975年,王任重被释放。8月,王任重调任陕西省委第二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
1979年,王任重被调到中央工作,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农业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和国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主管农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王任重写了《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一文,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同年10月,王任重率团到南斯拉夫访问。
1980年2月,王任重被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宣传部长,负责整个意识形态的工作。
1983年6月,王任重被选为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财经委员会主任,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全国人大审议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财政预算做出了巨大贡献。
1988年3月,王任重被选为政协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主持制定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政协全国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组织通则》,草拟《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暂行办法》。
1988年5月26日至30日,王任重回到了阔别40年的家乡──景县。他详细考察了景县的工农业生产,对景县搞好工农业生产的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作出了"农业要搞高效农业,工业要缩短建厂周期"的指示。
1992年3月9日,王任重因超负荷工作,引发急性心肌梗塞,住进北京医院,但他仍时刻关心惦记政协常委会议和政协大会。
王任重对三峡工程十分关心,早在1954年,他就认定三峡工程是一项综合效益好、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工程。至逝世前,他一直热心关注三峡工程,多次参加三峡工程的研究会议,为积极推动工程进展,提出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在弥留之际还留下遗言:"一定要把骨灰埋在三峡工程的坝址。"
1992年3月16日,王任重同志因病逝世,享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