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郑国平)今年以来,为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实现农村发展和“村官”成长“双赢”,景县坚持培养帮扶、实践锻炼、管理监督、考核奖惩四同步,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干事创业。 他们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和帮扶导师制度。县委组织部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业务交流、集中培训、外出参观,并选派25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思想导师”,定期约谈交流,帮助其健康成长;乡镇党委把大学生“村官”作为培养重点,以“月例会”的形式加强业务指导,并选派41名乡镇党政领导担任“实践导师”,通过政策指导、信息引导,传授经验,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农村党支部强化“传、帮、带”,为“村官”工作和成长创造良好的服务平台,并指定76名“两委”正职担任“工作导师”,帮助其较快地适应农村工作。今年以来,该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9期,培训大学生“村官”187人次。为大学生“村官”配备县、乡、村三级导师142名,走访、约谈大学生“村官”235人次,受理业务咨询电话189个,帮助解答疑难问题4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