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景县新闻网>>县域经济

景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景县新闻网    时间:2014-07-02 21:21

  一、景县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情况

  

  景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东部,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耕地119万亩,辖106849个行政村,总人口50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寻求突破,围绕建设“工业强县、林畜大县、文化名县”三大目标,确定了“1332”(突出加快发展这一中心,大力实施“以工强县、开放兴县、特色立县”三大主体战略,做大做强橡塑制品、机械制造、铁塔钢构三大特色产业,全力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和橡胶管业制造基地)经济发展思路,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态势,综合实力跨入全市先进行列。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5.76亿元,比“九五”末增长83.2%;财政收入达到2.45亿元(不含基金收入),比“九五”末增长1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亿元,比“九五”末增长2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337元,比“九五”末增长4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94元,比“九五”末增长54%。主要呈现出“五化”发展趋势:

  一是工业园区化。坚持“劳动力向产业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的原则,按照“科学规划、逐步开发、市场运作、高标建设、规范管理”的工作思路,经省政府批准,在县城规划了占地5000亩的河北景县工业园区。三期工程共引进工业项目56个,总投资48.69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6亿元。同时,下大力抓好龙华、广川、庙镇三个工业基地建设,进入基地的企业达到30多家,总投资9亿多元。县工业园区和镇工业基地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

  二是产业集群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县初步形成了橡塑制品、机械制造、铁塔钢构三大特色产业,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的86%以上。橡塑制品业发展迅速,成为全国最大的液压胶管生产销售基地;以广川镇为中心的铁塔钢构业市场占有率达60%,是全国有名的“铁塔之乡”;机械制造行业生产能力和加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有相当一部分产品出口国外,成为重要的精密铸造、加工基地。近两年来,我们紧紧抓住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机遇,以橡塑制品、机械制造两大产业为依托,加快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和新设备引进,促进产业整合,全力打造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基地和橡胶管业制造基地。目前,我们已完成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整个项目总投资50多亿元,计划到2010年,汽车零部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利税30亿元,建成立县支柱产业。

  三是企业规模化。按照扶优扶强的思路,连续三年实施县乡工业“四个十”工程(做强10家规模企业;做大10家优势企业;新上10家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谋划储备10个投资超1000万元的项目),通过对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使景化公司、百工公司、恒兴公司、嘉海公司、海伟公司、欧亚公司、蓝天公司、景津公司等一批企业均跨入国内同行业先进行列,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河北百工实业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液化石油气钢瓶生产厂家,年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只,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河北景化有限公司资产总值4.5亿元,是我省除沧州大化以外规模最大的氮肥生产企业,企业规模和效益在全国同行业中居第22位。2005年,完成销售收入35852万元,实现利税3965万元,上缴税金2060万元。

  四是产品高端化。全县共创办科技型企业60多家,其中40多家拥有自己的科研机构,有18项技术获国家专利,76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华北整流器件厂获得8项国家专利,开发生产的晶闸管用MJ门极装置体曾用做“神五”飞船自动控制装置。景渤石油机械有限公司获4项国家专利,生产的防喷闸板胶芯,广泛用于油气井钻探,是进口替代产品。三信金属结构有限公司承接的中科院“嫦娥奔月计划”地面接收系统天线工程,亚洲最大,被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一次性吊装成功,在世界尚属首次。

  五是农业产业化。始终把“抓龙头、带基地、搞服务”作为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重点扶持了环达纸业有限公司、津龙肉联厂、刘高神谷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了农民增收。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农业开发项目为载体,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快培育优质粮棉产业基地,跨入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行列。在确保粮食高产、稳产的前提下,围绕建设“林畜大县”目标,重点抓了以速生丰产林为主的林产业和以生猪生产为重点的畜牧业。目前,全县速生丰产林达到25万亩,树木保有量450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26%,基本实现了“人均百株树、收入创千元”的目标;猪存栏30万头,牛存栏18万头,禽存栏350万只。林畜两大产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二、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做法

  一是“稳”,保持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相对稳定,形成合力促发展。十多年来,我县几任领导班子紧紧围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这一主题,始终坚持“不上工业没出路,大上工业才能富”的思想,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做给一任看。近几年先后组织实施了县办工业“1+1”(利用五年时间,每年扶持一个产值过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和“超亿增千”(销售收入每年新增1亿元,上缴税金每年增加1000万元)工程,乡镇企业“35123”(在三年内,每年确定5个重点扶持发展的乡镇,每个重点乡镇每年新增产值1000万元、利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1家,新增年产值500万元、利税50万元以上的企业2家,新增年产值300万元、利税30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和“四个十”工程(做强10家规模企业;做大10家优势企业;新上10家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谋划储备10个投资超1000万元的项目)。思路的连贯性保证了发展的连续性,思想统一、人心凝聚,极大地激发了全县上下抓工业,上项目,求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养”,大力加强环境建设,培养亲企、爱企、护企的浓厚氛围,培植县域经济的“沃土”。始终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抢占先机的第一竞争点,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关于县乡工业考核奖励办法》、《关于促进工业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关于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让企业以最低成本发展,最大利益受惠。为提高工作效率,大力实施“绿色通道”、“部门提速”和“阳光作业”三大工程,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实行限时办结和一站式服务,真正做到便民利企。对涉企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印制“明白册”发放到企业,对执收执罚部门实行“两证一票一卡”(县政府允许检查企业的证明、收费许可证、财政统一票据、收费明白卡)。为治理“三乱”,把全县的重点企业和工业园区,全部纳入“封闭运行管理”,实行挂牌保护,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通过刹风治乱,真正形成了“走进景县无三乱、一切围绕发展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良好环境。

  三是“放”,下力清除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放手发展,放活经营,放开管理,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坚持放活政策促发展,只要是非限制性经营行业都可以生产经营。在经济起步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类似“温州模式”的“业务员经济”,全县有近万名业务员队伍,他们熟悉市场、生产和经营,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条件,开展了“访能人、谋发展、做贡献”活动,把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对有实力的个体大户、在外办企业的能人和重点企业的经理,逐一拉出名单进行一对一访谈,鼓励他们放下“皮包”办企业,取出存款上项目,极大地调动了投资创业的积极性。近两年共启动民间资本10亿多元,目前全县民营企业5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达100多家。

  四是“激”,通过“逼”变压力为动力,通过“奖”变动力为活力,双管齐下,形成求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县委、县政府及各级各部门自上而下,自我加压,层层加压,确保各级主要领导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抓经济、上项目上。明确每个县级干部分包一个乡镇,并对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直接抓,一包到底。将全县16个乡镇分类指导,基础较好的5个乡镇年新上或技改2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基础一般的6个乡镇年新上或技改2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基础较差5个乡镇新上或技改2个投资超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县办重点企业年新上或技改2个投资超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商贸流通企业新上或技改1个投资超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对项目落实情况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总结,半年一拉练。对完不成任务的,包乡镇和包项目县级干部要负连带责任,并在四套班子会议上说明情况。乡镇完不成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选各种先进的资格,乡镇负责人向县委、政府作检查,连续两年完不成任务的,乡镇主要负责人主动请辞。在加压的同时,对引进资金、项目、经营业绩好的企业和个人,县乡两级财政和受益单位按比例进行奖励,对实现进档升级的企业分档次进行奖励。近年来,县财政每年用于奖励企业的资金都在200万元以上。通过“逼”和“奖”,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和企业的积极性,县乡企业纳税额以每年20%以上的幅度递增,形成了争着上、比着干,相互超越,竞相发展的局面。

  五是“干”,大力倡导求真务实,苦干实干的作风,不尚空谈,不搞形式,出实招、干实事、用真劲。县乡两级都成立了项目建设协调小组,实行“一岗双责”,县委书记负总责,县四大班子全体成员都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全部参与项目建设工作。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一把手明确为招商引资的第一责任人,并建立起跑项目、促项目、上项目的一整套机制,保证投入不断线、项目不断档,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各级各部门把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凡需跑办的事项,县乡领导热心办,职能部门主动办,政府人员全程办。针对企业发展中的人才瓶颈,制定了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建立起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鼓励企业与对口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开展全方位的人才技术合作,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针对企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制定出台了《关于优化金融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规定》、《关于鼓励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投放的奖励办法》,组织金融部门到山东等地学习经验,分头制定服务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在全县筛选一批重点项目、骨干企业,走出去向外地投融资机构推介。同时,由县委、政府牵头,主动邀请外地投融资机构来景县考察。今年以来,本市金融部门和省中信、华夏、交通、光大、民生等投融资机构投入资金3亿多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资金困难。针对企业发展中的土地制约问题,提早把项目用地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坚持“盘活存量、开发改造、置换指标”三措并举,确保了项目建设用地。

  

稿源 景县政府网 编辑:本网编辑
  相关链接
  领导风采 更多>>
 
县委书记李景辉
 
政府县长赵君杰
 
 
  景县概况 更多>>
发展现状      历史名人
历史沿革      名胜古迹
经济建设
 
主办单位:中共景县县委  景县人民政府
备案序号:冀ICP备10001396号-1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