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新闻网—衡水日报讯(姜宁、李建辉)今年以来,景县充分挖掘、整合、运用历史和现有文化资源,创新举措,着力抓好流动培训、流动服务等工作,把文化服务延伸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延伸向特色群体,努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始终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着力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落实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多样化,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积极转变文化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档次,由传统的“送什么看什么”向“要什么送什么”转变,实行菜单式服务,让老百姓按需点单,现场点赞。送优秀人才进基层。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民间艺术团体等文化骨干的作用,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群体的文化需求,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县文化馆的指导下成立了景州艺术团、洪禄民间艺术团、林芝香老年京剧联谊会等活跃在基层乡村的16家艺术团体。送传统文化进校园。为弘扬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深化素质教育,景县编辑了董仲舒名言口袋书,分发到各个学校,使孩子们从小就能更好地接触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精心编写创作表演唱《三中全会明方向》、西河大鼓《景州颂》、山东快书、竹板书《彩礼歪风》、小品《接公公》、《娶婆婆》等曲艺唱段近30个,在全县16个乡镇及社区巡回演出,将和谐、民主、文明的新风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送到千家万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雨润物沁入群众心田。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建立核心价值观实践转化的长效机制。景县文化惠民工程注重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常抓不懈,形成长效机制。利用各类节庆日常态化开展各类大型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鼓励民间艺人创作展示健康民俗文化的文艺作品,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播了社会正能量。大力开展机关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实现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氛围。同时,进一步完善“种文化”的长效机制,挖掘农村公共文化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潜力,着重培养农村文化人才和壮大16家文艺团队,通过多种方式为农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化,创新核心价值观多样化教育载体。理念创新。突出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理念,把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科技、人口计生、基层党建、廉政等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紧密融合。主题创新。着力弘扬“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文艺作品热情讴歌大儒之乡精神、深化“善行河北·厚德景县”建设,开展了以“志愿服务行动”、“文明餐桌行动”、“文明交通行动”、“景县好人”为主题的“讲文明、树新风”践行社会公德活动。内容创新。在农村普遍建立善行榜,科学规范善行榜的建立、使用和管理,鼓励和倡导建立公民道德档案。组织开展了董子文化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活动,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方筹资精心打造董子文化园。开工建设了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233亩,以“天人合一、文化传承”为主线的董子公园。广泛开展文明细胞建设,持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升文明指数。大力实施“乡风文明工程”,培育农村群众知而好德、富而有教、和乐共进的精神风尚。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化,全面带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民心。按照“亲民、为民、惠民”的原则,推进文化民生工程,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加大资金投入。截至目前,全县投入近千万元在全县848个村庄都建立了农家书屋;建农村道德文化墙930面,面积2230多平方米;在70个村设立了善行榜;投资1亿元对贯穿县城的惠民河进行综合治理,已完成去污还清和护坡整修,目前正在进行景观设计。强化硬件设施。实施了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好人公园免费开放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提升文化软实力。深化拓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大力挖掘和宣传“仁、义、诚、敬、孝、廉”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树立一批新时期身边好人、先锋模范,积极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