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景县新闻网>>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景县教师历时五载创作抗战剧本《天降寺》

   景县新闻网    时间:2015-06-04 17:02

  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景县龙华镇的教师郑银亭,历时五年,于2014年12月31日,完成46集电视剧剧本《天降寺》。

说起创作剧本的初衷,郑老师难掩激动的心情,他说自己小时候经常听村里的老人们讲抗击日本侵略的故事,这种爱国情结已经深深扎根在了他幼小的心中。
景县是革命老区,郑银亭一家像当时很多不愿意当亡国奴的中国家庭一样,是全家抗战——他的大伯郑希文当时打入敌人内部,以日语翻译的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其堂伯郑希来当时是敌方的边乡长,暗中参加抗日,他的父亲郑希元是村武委会主任,工作在抗战一线。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耳濡目染,郑银亭早就萌发了把老一辈的经历写成剧本拍摄成电视剧的想法,特别是10多年前,他在电视上看到河南一个农民写剧本拍摄电视剧的事情,他就再也按捺不住了。
从2009年11月开始,郑银亭开始动笔写剧本。他先是买了几本有关剧本写作常识的书刊,仔细阅读。为了充实材料,把握历史事实,郑银亭一边教学,一边遍访经历过抗日的老人,他所在的郑庄村以及周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他都采访到了。写作剧本的那一段时间,他简直如痴似魔一样,除了吃饭睡觉,完成教学任务,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采访、查资料、写作,最痴迷的时候就是在卫生间碰到一个老人,他也要跟其聊聊抗战的事。几年间,郑银亭查阅了数十本资料,采访了200余位老人。
郑银亭写的这部抗日剧之所以叫《天降寺》,是因为故事的发生地是华北平原黑龙港流域的一座古刹“天降寺”。天降寺的住持智能法师,原名孙同,相传为春秋军事家孙武的后代,父母均为太平军将领。太平军战败,孙同父拼上了性命,将年仅两岁的儿子送到了少林寺。少林寺长大的孙同,受戒后取名“智能”,入主天降寺后,一面诵经布道,一面悬壶济世。“七·七事变”后,面对日寇的侵略,智能与其斗智斗勇,发生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故事。智能有三个徒弟,个个身怀绝技,身手不凡,师徒四人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这个故事全景式展现了中国人民及盟国打击日寇的的壮丽画卷,颂扬了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郑银亭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同样是教师的爱人吴振菊的大力支持。吴振菊也是文学爱好者,在许多报刊上发表过作品,郑银亭不会电脑打字,吴振菊就帮他把作品一字一句打出来,夫妻两人就故事情节结构等等多次进行讨论润色。这个作品五易其稿,可以说是夫妻两人共同的努力才完成的。
为了确定作品的版权,夫妻两人在今年5月到石家庄进行了申请,作品目前正在互联网连载。 刘雅林

稿源 衡水新闻网 编辑:郑连池
  相关链接
  领导风采 更多>>
 
县委书记李景辉
 
政府县长赵君杰
 
 
  景县概况 更多>>
发展现状      历史名人
历史沿革      名胜古迹
经济建设
 
主办单位:中共景县县委  景县人民政府
备案序号:冀ICP备10001396号-1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