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变”后,时任中共津南特委宣传委员的王任重,经特委书记赵鎛推荐,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后,调中央党与群众工作研究室工作,负责编辑出版《党的建设》,兼任陕北公学教员,主讲农民运动。王任重有很高的马列主义水平,又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干部,熟悉农村情况,曾直接参与农民运动,他的公开课理论联系实际,颇受好评。1938年10月,王任重受中央派遣,赴冀南抗日根据地工作。开始在中共冀南区党校任教员,后调任中共冀南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任重待人谦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团结教育了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和抗日群众,冀南抗战宣传有声有色。
1938年11月14日至30日,日寇调集近4万人的兵力,分4路对冀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全面进攻,这就是被日寇称为“四路围攻”的冀南大“扫荡”。日军一路由石家庄出动,向宁晋、枣强进攻;一路从邢台出动,经任县、巨鹿向南宫进攻;一路由邯郸出动,向永平、广平进攻,一路从德州出动,经武城向临清进攻。驻守冀南的国民党鹿仲麟部,与敌未接一仗便狼狈南窜,躲到邢台路罗镇去了。而国民党石友三部,则暗中向日伪妥协,腾出手来明目张胆地制造“摩擦”,与八路军为敌,在冀南区各县建立“第二政权”,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对立,冀南各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扫荡”、国民党顽固派“摩擦”的双重压力。
早在1938年8月,为适应抗战形势,中共冀南区党委将原冀鲁豫边区省委下属9个特委、105个县改称地委。各地委同时设专员公署、军分区。其中三地委(后改五地委)下辖景县、枣强、武邑、阜城、故城、冀县、衡水等7县。冀南行政公署成立后,将冀南划分5个专署,下辖51个县,景县仍属五专署、五地委。1939年日伪大“扫荡”及沦陷区日伪政权建立后,冀南各抗日根据地面临的压力更大、形势更残酷。在这种情况下,王任重就任中共冀南五地委书记。
王任重把景县三区作为联系点,大部分时间住在基层百姓家。他把提高各级干部尤其是县区主要领导干部的素质、增长对敌斗争的本领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教工作方法,传授对敌斗争经验。他到三区蹲点,对县区领导干部说:“新环境需要新干法,环境变化了,干法不变就行不通,干不好。青纱帐下去之后,敌人的‘扫荡’将更加严重,占领的据点会更多,敌伪汉奸的活动会更加猖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工作和活动的方式方法必须能够变通,能够应付新的环境,能够保存自己的力量,能够继续开展工作。”他接着说,“群众团体与地方干部一律离开政府与游击队,深入到群众中进行工作。要建立起秘密机关、交通站、交通网,依靠秘密机关、交通站做指挥中心。要建立起严格的会议制度、交通制度、巡视检查制度,以保持上下级的密切联系与指挥关系。平常以分散工作为原则,打破群众团体的机关化、衙门化,使县区群众团体的干部真正与群众血肉相联。这样做,我们便能够照常进行工作,不致因战争而停顿,并且能够保存干部。群众团体和地方党的同志,在地方上要多建立一些社会关系,做到走到哪里都有地方去住,都能得到掩护。赶快创造一些革命村、革命家庭,作为我们大大小小的堡垒。在各村做工作,一定要熟悉各村的情况,要同群众切实打成一片,与群众有一样的装束和行动。总之,工作人员掩护在群众中,像鱼生活在大海里,是不容易被敌人发现的,何况到处都有我们的政府,日寇汉奸只占极小范围呢!”针对有的领导干部心存疑虑,王任重说,“有人说,这样分散下去工作,会使一部分人涣散、消极和私自回家。这是有可能的,因此要求我们严格地建立工作制度,增强党的纪律、工作纪律,并及时地加强和密切上下级的联系,来克服这个困难。政府要建立起秘密机关,派小部分便衣武装掩护。县长要随游击队到处开展活动,召开各种会议与巡视督促各区工作。除必要的干部留守县府外,其余的干部由县委县府和群众团体共同组成代表团,去各区直接领导工作。各区委、区政府、区群众团体,分散到各中心村坚持工作,以中心村作为我们的战斗单位。县区游击队必要时穿便衣,要善于配合正规军作战,并且善于领导自卫队、游击小组的活动;要积极打汉奸、打土匪、毁电线、破坏汽车路;善于运用化整为零或化零为整,同敌人展开斗争。情况紧急时,白天不动夜晚动,做到神出鬼没。这就要求我们的游击队很好地进行训练,加强党政工作,坚定斗争意志,并切实注意群众纪律,保护群众利益。总之,新环境要求新干法,新干法就是切实与群众打成一片,依靠群众作掩护来进行工作。必须切实注意党政军民的配合与上下级的联系,建立工作制度,保持工作纪律。”王任重这次谈话,以《新环境需要新干法》为题,发表在中共冀南区委机关刊物《平原》第19期,作为全区各级干部的学习材料。景县 邓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