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景县新闻网>>景县简介

景县概况1

   景县新闻网    时间:2016-03-18 16:11

景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大运河西岸,地处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开发地区和京津、石家庄、济南三角经济中心地带,是河北省“十一五规划”实施“一线两厢”战略的“南厢”经济区域。

地理位置

景县(北纬37°28′—37°51′,东经115°54′—116°27′)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大运河西岸,地处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开发地区和京津、石家庄、济南三角经济中心地带,是河北省“十一五规划”实施“一线两厢”战略的“南厢”经济区域。北距北京255公里,天津210公里,南距山东省会济南市150公里,西距河北省会石家庄150公里,与山东省德州市毗邻,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人,耕地119万亩。景县处于北纬37°28′—37°51′,全境呈马蹄形。
景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秸秆氨化养牛示范县、节水灌溉示范县和平原绿化达标县。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土壤、气候、光照、气温、降水等方 面比较适宜农作物生 长,全县现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耕作,以玉米、小麦和棉花为主要品种的农作物连年获得丰收。

气候

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干湿季分界明显。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2.7 ℃,一月份平均气温-4.3 ℃,七月份平均气温27 ℃.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24.3 ℃。全年无霜期约为191天,历史最早霜期为10月1日。年平均日照2745.2小时。景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52.6mm,最大年降水量为1000mm,最小年降水量为262.8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940.1mm,最多年(1972)2140.8mm,最少年(1977)1690.5mm。区域内年平均风速为2.16m/s,全年最大风速21m/s,年主导风向为SSW。在五六月份经常出现危害性较大的干热风,年平均出现十三天。春旱秋涝为突出特点,光热资源丰富,但水源不足。

行政区划

景县行政图

王谦寺镇北留智镇留智庙镇刘集乡连镇乡梁集乡温城乡后留名府乡留府)、青兰乡共10镇6乡848个行政村,总人口50万人。
 

景州名人

 

 
 
景州历史上名人辈出。南北朝时期有高氏、封氏两大名门望族,其中高氏家族出过六代皇帝;西汉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儒家思想影响深远,治军名将周亚夫封侯景州;唐朝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留下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著名儒学家、哲学家,提出“三纲五常”“大一统”“天人感应”等理论,主要贡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欢(496-547),北齐神武帝,鲜卑名为贺六浑,祖籍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他是东魏王朝的建立者之一,也是北齐王朝的奠基人。
高适(700-765),沧州(今河省景县)人,唐朝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代表作有《燕歌行》、《别董大》等。
张玮(1429年-1507年)字汝器别号介夫,河间府景州(今景县留府乡魁星庄村)人,景泰癸酉(1453年)科举人,成化丙戌(1466年)科进士。弘治元年任陕西布政使,其年冬升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弘治三年改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郡,有政绩七年致仕。
魏廷珍(?—1756)字君璧,直隶景州人,清朝官吏。李光地督学,招入幕阅卷,旋以举人荐直内廷,与王兰生、梅瑴成校乐律渊源。五十二年,成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五十四年,迁侍讲,直南书房。五十六年,转侍读。五十九年,转擢詹事,复迁内阁学士。六十一年,命领两淮盐政。
池峰城(1904—1955),又名风臣(凤臣),别字镇峨,河北景县人,抗战时期先后参加台儿庄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枣宜会战等,后任第三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第六战区长江上游江防军副总司令、第三十三集团军副司令等职。
王任重(1917—1992),直隶(今河北)景县王瞳人,中共党员,官至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刘建章(1910—2008),河北景县人,中共党员,官至铁道部部长。
杜兆宇, 黎巴嫩联合国中国军事观察员。2006年牺牲于以色列对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空袭。2006年被以色列空袭中死亡,籍贯景县。[1] 
陈晓光,原文化部副部长,1948年出生,河北景县人。1964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词刊》副主编、主编,中国艺术报社副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文联副主席(副部级)。著有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1] 
王文东,原商务部副部长,中纪委驻部组长,正部级。景县梁集乡人[2] 
马誉炜,少将,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景县梁集乡人[3] 
梁海燕(左)与全国人大铁木尔副委员长

梁海燕(左)与全国人大铁木尔副委员长

梁海燕装置艺术景县梁集乡[4] 
杜金才,男,河北景县梁集乡人。 2012年7月30日,晋升上将军衔。 2012年10月,兼任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2012年11月,任中共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5] 

2景州历史编辑

历史沿革

远古的景县由古黄河漳河冲积而成,林木苍莽、水草丰盛。
远在商、周时期   ,此地为条氏国。
春秋时,为晋之条地。战国时,属赵。 秦时,确立郡县,条地属钜鹿郡。
西汉时,境内有脩(音tiáo,同条。《后汉书》写作“修”)县、条侯国、脩市县、龙頟县和广川县。脩县,位于今境中东部,故治在南脩城(今县城南十余里胡庄),属冀州信都国(治在今河北冀州市)。条侯国,位于今境中部,于汉文帝后元二年(前162年)封周亚夫为条侯,故治在北脩城,亦名亚夫城(今景县城)。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国除,地归脩县。脩市县,位于今境西部,故治在今县城西三十里大温城,属幽州渤海郡(治浮阳,在今河北沧县)。龙頟县,位于今境东北部(今十王殿一带),属兖州平原郡(故治在今山东平原县南20里)。广川县,位于今境西南部,故治在今广川,属信都国。 东汉时,脩市、龙頟两县并入脩县,属渤海郡。广川县属清河国(故治在今河北清河县东)。
北魏后历代均有所修建,初形如卧牛。元文帝天历年间(1329--1330年)改修方形,周围4里。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年)南北门设吊桥,创建东门,四门各刻石匾:东曰“东作”,西曰“西城”,南曰“南和”,北曰“北拱”。正德九年(1514年)增建四隅角楼、窝铺16座。后其楼复置匾:东曰“渤海遗疆”,西曰“广川故里”,南曰“东省邻封”,北曰“北畿要路”。乾隆九年(1744年)撤旧重修,城墙高二丈四尺,周围长八百六十一丈五尺,城墙底宽二丈五尺,面宽一丈三尺,上砌五尺高女墙垛口,浑砖内门4座:南曰“景运门”,北曰“景星门”,东曰“景阳门”,西曰“景福门”,又在瓮城外修建门墩2座。嘉庆十八年(1813年)后,连遭大水,城墙坍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州人议修,随高就低,稍事补葺。
三国时,魏将脩县之东部划为东安陵县(今吴桥县西北部),故治在宣府镇(今吴桥县窑厂店)。脩县、东安陵县、广川县同属渤海郡。 晋时,脩县治所移至邸阁城(今县城东北十余里古城村)。 北魏时,脩县治所迁至北脩城(今景县城)。广川县属长乐郡(治在今冀州市)。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广川县省入枣强县,今广川镇为枣强故治(金时,枣强治所移至今枣强县东南;元时广川镇划属蓨县)。
隋时,安陵县并入东光县。开皇五年(585年)改脩为蓨(音tiáo,同脩。《新唐书》写作"蓚"),属信都郡(今冀州市)。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东光置安陵县。蓨县、安陵县属观州(治弓高,在今景县东北40里)。贞观十七年(643年)废观州,蓨县、安陵县属德州(故治在今山东陵县)。永徽二年(651年),安陵县治所移至白社桥(今景县安陵)。永泰元年(765年),蓨县改属冀州。景福元年(892年)安陵县属景州(治弓高)。
宋时,蓨县属冀州,省安陵县。 金贞元二年(1154年)蓨县改属景州(治在今河北东光)。大安年间(1209-1211年)避章宗(完颜璟)讳,景州改为观州。 元太宗八年(1236年),观州治所由东光移来蓨县城,以蓨为附郭。至元二年(1265年)改观州复为景州,属河间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蓨县省入景州,辖7乡、21屯、83地方、946村;领吴桥、东光、故城三县。景州属河间府。
清初因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设直隶布政司,分河间东半部为天津府,原属景州之吴桥、东光、故城三县直属河间府,景州为散州。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地方为社,社上设区,景州辖5区、82社、904村。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   废府、州为县,景州改为景县,属直隶省。
民国三年(1914年),省下置道,景县属津海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直隶省改为河北省,景县直属河北省。翌年(1929年),改社为编乡,景县辖5区、323乡。 1937年,“七·七”事变后,景县被日伪军占领。 1938年秋,在王谦寺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属冀南五专署。 1940年,为便利抗日,以安陵-景州城-王谦寺为界,将景县划为景南、景北两县。景南县在冯高堡、景北县在后留名府相继成立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11月,景南、景北两县合并为景县,于王谦寺成立景县人民政府。1946年3月县政府迁至县城,辖9个区。 1949年8月,景县属河北省衡水专区。 1952年9月,景县划属沧县专区。

曾属天津

1958年6月,属天津专区。11月,景县、故城、吴桥三县合并为吴桥县,属天津市。县驻地在桑园镇。 1961年6月,恢复景县建置,属沧州专区。 1962年7月,改属衡水专区。 1967年12月9日,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景县属衡水地区。 1984年1月,机构改革,人民公社改为乡镇,景县辖2镇、31乡。 1996年1月,景县并乡扩镇,由原5镇27乡并为5镇11乡。7月19日,衡水地区撤销,改设为地级衡水市,景县属衡水市。 2003年,景县辖10镇、6乡、848个行政村,891个自然村,人口50万。

文化强县

新中国成立后,景县县城逐渐繁荣昌盛,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镇建设得以迅猛发展。县城街道由原来的3条已增为13条,景新大街为城内主干道,西起西关桥,东至交通监理站,全长1800米,宽30米。随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县政府驻地的扩建,街巷建筑物不断增加,县政府按照南北为路,东西为街,小街为巷确定通名的原则分别于1992年、1998年对城区街路重新进行了命名。命名后的街路主要有:景安大街(原景新大街)、景新大街(原南环大街)、景华大街、景开大街、景泰大街、南环大街、欧亚路、周亚夫路、市场路、西城墙路、董仲舒路等。
打好“文化牌”
以文化促品味。为提升文化品味,体现城市魅力,以规划促建设。[6] 景县围绕一塔一名人两大主题,大力实施融历史文化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文化产业为一体的名县、名城建设。[7] 
磨剪子戗菜刀
在北京、天津只要碰上磨剪子戗菜刀的师傅,十有八九是景县人。磨剪子戗菜刀是景县的一个符号。
“磨剪子嘞戗菜刀——!磨剪子嘞戗菜刀——!”这一声声的吆喝吆喝声由远而近。像一行抑扬顿挫吟哦着岁月的诗句一般,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
在实际生活中,那些扛着磨刀凳四处流浪奔走的手艺人始终是一个边缘化的形象,这种边缘外的形象充实了我们童年的记忆。
刀子在磨剪工的手上打磨着,让它重焕生机,让它变得更锋利,当然打磨的也是磨刀工光明的生活。
时代在变,生活方式在变,很多的传统手艺已经失去了存在的舞台,但磨剪刀似乎仍然久经风霜,屹立而在,令现代气息的生活中依然保留一些传统元素。

2景州历史编辑

历史沿革

远古的景县由古黄河漳河冲积而成,林木苍莽、水草丰盛。
远在商、周时期   ,此地为条氏国。
春秋时,为晋之条地。战国时,属赵。 秦时,确立郡县,条地属钜鹿郡。
西汉时,境内有脩(音tiáo,同条。《后汉书》写作“修”)县、条侯国、脩市县、龙頟县和广川县。脩县,位于今境中东部,故治在南脩城(今县城南十余里胡庄),属冀州信都国(治在今河北冀州市)。条侯国,位于今境中部,于汉文帝后元二年(前162年)封周亚夫为条侯,故治在北脩城,亦名亚夫城(今景县城)。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国除,地归脩县。脩市县,位于今境西部,故治在今县城西三十里大温城,属幽州渤海郡(治浮阳,在今河北沧县)。龙頟县,位于今境东北部(今十王殿一带),属兖州平原郡(故治在今山东平原县南20里)。广川县,位于今境西南部,故治在今广川,属信都国。 东汉时,脩市、龙頟两县并入脩县,属渤海郡。广川县属清河国(故治在今河北清河县东)。
北魏后历代均有所修建,初形如卧牛。元文帝天历年间(1329--1330年)改修方形,周围4里。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年)南北门设吊桥,创建东门,四门各刻石匾:东曰“东作”,西曰“西城”,南曰“南和”,北曰“北拱”。正德九年(1514年)增建四隅角楼、窝铺16座。后其楼复置匾:东曰“渤海遗疆”,西曰“广川故里”,南曰“东省邻封”,北曰“北畿要路”。乾隆九年(1744年)撤旧重修,城墙高二丈四尺,周围长八百六十一丈五尺,城墙底宽二丈五尺,面宽一丈三尺,上砌五尺高女墙垛口,浑砖内门4座:南曰“景运门”,北曰“景星门”,东曰“景阳门”,西曰“景福门”,又在瓮城外修建门墩2座。嘉庆十八年(1813年)后,连遭大水,城墙坍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州人议修,随高就低,稍事补葺。
三国时,魏将脩县之东部划为东安陵县(今吴桥县西北部),故治在宣府镇(今吴桥县窑厂店)。脩县、东安陵县、广川县同属渤海郡。 晋时,脩县治所移至邸阁城(今县城东北十余里古城村)。 北魏时,脩县治所迁至北脩城(今景县城)。广川县属长乐郡(治在今冀州市)。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广川县省入枣强县,今广川镇为枣强故治(金时,枣强治所移至今枣强县东南;元时广川镇划属蓨县)。
隋时,安陵县并入东光县。开皇五年(585年)改脩为蓨(音tiáo,同脩。《新唐书》写作"蓚"),属信都郡(今冀州市)。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东光置安陵县。蓨县、安陵县属观州(治弓高,在今景县东北40里)。贞观十七年(643年)废观州,蓨县、安陵县属德州(故治在今山东陵县)。永徽二年(651年),安陵县治所移至白社桥(今景县安陵)。永泰元年(765年),蓨县改属冀州。景福元年(892年)安陵县属景州(治弓高)。
宋时,蓨县属冀州,省安陵县。 金贞元二年(1154年)蓨县改属景州(治在今河北东光)。大安年间(1209-1211年)避章宗(完颜璟)讳,景州改为观州。 元太宗八年(1236年),观州治所由东光移来蓨县城,以蓨为附郭。至元二年(1265年)改观州复为景州,属河间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蓨县省入景州,辖7乡、21屯、83地方、946村;领吴桥、东光、故城三县。景州属河间府。
清初因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设直隶布政司,分河间东半部为天津府,原属景州之吴桥、东光、故城三县直属河间府,景州为散州。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地方为社,社上设区,景州辖5区、82社、904村。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   废府、州为县,景州改为景县,属直隶省。
民国三年(1914年),省下置道,景县属津海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直隶省改为河北省,景县直属河北省。翌年(1929年),改社为编乡,景县辖5区、323乡。 1937年,“七·七”事变后,景县被日伪军占领。 1938年秋,在王谦寺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属冀南五专署。 1940年,为便利抗日,以安陵-景州城-王谦寺为界,将景县划为景南、景北两县。景南县在冯高堡、景北县在后留名府相继成立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11月,景南、景北两县合并为景县,于王谦寺成立景县人民政府。1946年3月县政府迁至县城,辖9个区。 1949年8月,景县属河北省衡水专区。 1952年9月,景县划属沧县专区。

曾属天津

1958年6月,属天津专区。11月,景县、故城、吴桥三县合并为吴桥县,属天津市。县驻地在桑园镇。 1961年6月,恢复景县建置,属沧州专区。 1962年7月,改属衡水专区。 1967年12月9日,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景县属衡水地区。 1984年1月,机构改革,人民公社改为乡镇,景县辖2镇、31乡。 1996年1月,景县并乡扩镇,由原5镇27乡并为5镇11乡。7月19日,衡水地区撤销,改设为地级衡水市,景县属衡水市。 2003年,景县辖10镇、6乡、848个行政村,891个自然村,人口50万。

文化强县

新中国成立后,景县县城逐渐繁荣昌盛,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镇建设得以迅猛发展。县城街道由原来的3条已增为13条,景新大街为城内主干道,西起西关桥,东至交通监理站,全长1800米,宽30米。随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县政府驻地的扩建,街巷建筑物不断增加,县政府按照南北为路,东西为街,小街为巷确定通名的原则分别于1992年、1998年对城区街路重新进行了命名。命名后的街路主要有:景安大街(原景新大街)、景新大街(原南环大街)、景华大街、景开大街、景泰大街、南环大街、欧亚路、周亚夫路、市场路、西城墙路、董仲舒路等。
打好“文化牌”
以文化促品味。为提升文化品味,体现城市魅力,以规划促建设。[6] 景县围绕一塔一名人两大主题,大力实施融历史文化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文化产业为一体的名县、名城建设。[7] 
磨剪子戗菜刀
在北京、天津只要碰上磨剪子戗菜刀的师傅,十有八九是景县人。磨剪子戗菜刀是景县的一个符号。
“磨剪子嘞戗菜刀——!磨剪子嘞戗菜刀——!”这一声声的吆喝吆喝声由远而近。像一行抑扬顿挫吟哦着岁月的诗句一般,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
在实际生活中,那些扛着磨刀凳四处流浪奔走的手艺人始终是一个边缘化的形象,这种边缘外的形象充实了我们童年的记忆。
刀子在磨剪工的手上打磨着,让它重焕生机,让它变得更锋利,当然打磨的也是磨刀工光明的生活。
时代在变,生活方式在变,很多的传统手艺已经失去了存在的舞台,但磨剪刀似乎仍然久经风霜,屹立而在,令现代气息的生活中依然保留一些传统元素

2景州历史编辑

历史沿革

远古的景县由古黄河漳河冲积而成,林木苍莽、水草丰盛。
远在商、周时期   ,此地为条氏国。
春秋时,为晋之条地。战国时,属赵。 秦时,确立郡县,条地属钜鹿郡。
西汉时,境内有脩(音tiáo,同条。《后汉书》写作“修”)县、条侯国、脩市县、龙頟县和广川县。脩县,位于今境中东部,故治在南脩城(今县城南十余里胡庄),属冀州信都国(治在今河北冀州市)。条侯国,位于今境中部,于汉文帝后元二年(前162年)封周亚夫为条侯,故治在北脩城,亦名亚夫城(今景县城)。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国除,地归脩县。脩市县,位于今境西部,故治在今县城西三十里大温城,属幽州渤海郡(治浮阳,在今河北沧县)。龙頟县,位于今境东北部(今十王殿一带),属兖州平原郡(故治在今山东平原县南20里)。广川县,位于今境西南部,故治在今广川,属信都国。 东汉时,脩市、龙頟两县并入脩县,属渤海郡。广川县属清河国(故治在今河北清河县东)。
北魏后历代均有所修建,初形如卧牛。元文帝天历年间(1329--1330年)改修方形,周围4里。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年)南北门设吊桥,创建东门,四门各刻石匾:东曰“东作”,西曰“西城”,南曰“南和”,北曰“北拱”。正德九年(1514年)增建四隅角楼、窝铺16座。后其楼复置匾:东曰“渤海遗疆”,西曰“广川故里”,南曰“东省邻封”,北曰“北畿要路”。乾隆九年(1744年)撤旧重修,城墙高二丈四尺,周围长八百六十一丈五尺,城墙底宽二丈五尺,面宽一丈三尺,上砌五尺高女墙垛口,浑砖内门4座:南曰“景运门”,北曰“景星门”,东曰“景阳门”,西曰“景福门”,又在瓮城外修建门墩2座。嘉庆十八年(1813年)后,连遭大水,城墙坍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州人议修,随高就低,稍事补葺。
三国时,魏将脩县之东部划为东安陵县(今吴桥县西北部),故治在宣府镇(今吴桥县窑厂店)。脩县、东安陵县、广川县同属渤海郡。 晋时,脩县治所移至邸阁城(今县城东北十余里古城村)。 北魏时,脩县治所迁至北脩城(今景县城)。广川县属长乐郡(治在今冀州市)。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广川县省入枣强县,今广川镇为枣强故治(金时,枣强治所移至今枣强县东南;元时广川镇划属蓨县)。
隋时,安陵县并入东光县。开皇五年(585年)改脩为蓨(音tiáo,同脩。《新唐书》写作"蓚"),属信都郡(今冀州市)。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东光置安陵县。蓨县、安陵县属观州(治弓高,在今景县东北40里)。贞观十七年(643年)废观州,蓨县、安陵县属德州(故治在今山东陵县)。永徽二年(651年),安陵县治所移至白社桥(今景县安陵)。永泰元年(765年),蓨县改属冀州。景福元年(892年)安陵县属景州(治弓高)。
宋时,蓨县属冀州,省安陵县。 金贞元二年(1154年)蓨县改属景州(治在今河北东光)。大安年间(1209-1211年)避章宗(完颜璟)讳,景州改为观州。 元太宗八年(1236年),观州治所由东光移来蓨县城,以蓨为附郭。至元二年(1265年)改观州复为景州,属河间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蓨县省入景州,辖7乡、21屯、83地方、946村;领吴桥、东光、故城三县。景州属河间府。
清初因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设直隶布政司,分河间东半部为天津府,原属景州之吴桥、东光、故城三县直属河间府,景州为散州。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地方为社,社上设区,景州辖5区、82社、904村。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   废府、州为县,景州改为景县,属直隶省。
民国三年(1914年),省下置道,景县属津海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直隶省改为河北省,景县直属河北省。翌年(1929年),改社为编乡,景县辖5区、323乡。 1937年,“七·七”事变后,景县被日伪军占领。 1938年秋,在王谦寺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属冀南五专署。 1940年,为便利抗日,以安陵-景州城-王谦寺为界,将景县划为景南、景北两县。景南县在冯高堡、景北县在后留名府相继成立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11月,景南、景北两县合并为景县,于王谦寺成立景县人民政府。1946年3月县政府迁至县城,辖9个区。 1949年8月,景县属河北省衡水专区。 1952年9月,景县划属沧县专区。

曾属天津

1958年6月,属天津专区。11月,景县、故城、吴桥三县合并为吴桥县,属天津市。县驻地在桑园镇。 1961年6月,恢复景县建置,属沧州专区。 1962年7月,改属衡水专区。 1967年12月9日,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景县属衡水地区。 1984年1月,机构改革,人民公社改为乡镇,景县辖2镇、31乡。 1996年1月,景县并乡扩镇,由原5镇27乡并为5镇11乡。7月19日,衡水地区撤销,改设为地级衡水市,景县属衡水市。 2003年,景县辖10镇、6乡、848个行政村,891个自然村,人口50万。

文化强县

新中国成立后,景县县城逐渐繁荣昌盛,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镇建设得以迅猛发展。县城街道由原来的3条已增为13条,景新大街为城内主干道,西起西关桥,东至交通监理站,全长1800米,宽30米。随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县政府驻地的扩建,街巷建筑物不断增加,县政府按照南北为路,东西为街,小街为巷确定通名的原则分别于1992年、1998年对城区街路重新进行了命名。命名后的街路主要有:景安大街(原景新大街)、景新大街(原南环大街)、景华大街、景开大街、景泰大街、南环大街、欧亚路、周亚夫路、市场路、西城墙路、董仲舒路等。
打好“文化牌”
以文化促品味。为提升文化品味,体现城市魅力,以规划促建设。[6] 景县围绕一塔一名人两大主题,大力实施融历史文化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文化产业为一体的名县、名城建设。[7] 
磨剪子戗菜刀
在北京、天津只要碰上磨剪子戗菜刀的师傅,十有八九是景县人。磨剪子戗菜刀是景县的一个符号。
“磨剪子嘞戗菜刀——!磨剪子嘞戗菜刀——!”这一声声的吆喝吆喝声由远而近。像一行抑扬顿挫吟哦着岁月的诗句一般,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
在实际生活中,那些扛着磨刀凳四处流浪奔走的手艺人始终是一个边缘化的形象,这种边缘外的形象充实了我们童年的记忆。
刀子在磨剪工的手上打磨着,让它重焕生机,让它变得更锋利,当然打磨的也是磨刀工光明的生活。
时代在变,生活方式在变,很多的传统手艺已经失去了存在的舞台,但磨剪刀似乎仍然久经风霜,屹立而在,令现代气息的生活中依然保留一些传统元素

稿源 长城网 编辑:郑连池
  相关链接
  领导风采 更多>>
 
县委书记李景辉
 
政府县长赵君杰
 
 
  景县概况 更多>>
发展现状      历史名人
历史沿革      名胜古迹
经济建设
 
主办单位:中共景县县委  景县人民政府
备案序号:冀ICP备10001396号-1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