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水利兴、农业丰”,为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国家每年都会投入不少资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以期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景县温城乡,由国家投资、景县水务局跑办,于2013年经过验收的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至今仍有许多设施还未安装到位,部分设施一直闲置成了十足的摆设。
4月21日上午,正值农忙时节的景县温城乡农田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在乡间小路两旁,矗立在农田中的一个个机井房分外显眼。“地里挨着近的两个机井房,一个是深水井的,一个是浅水井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在两座相邻的机井房中,标注着“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浅水井机井房是2012年景县水务局建设的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咸淡混浇工程的一部分。然而,当记者走进去后却发现,这些浅水井机井房内都空空如也,什么设备也没有,有的里面长了野草(如图),有的里面是粪便,俨然成了“厕所”。与它相邻的深水井机井房大门紧锁,据村民们说里头安装着配套设备。
提起2012年景县水务局“上马”的咸淡混浇项目,村民们议论纷纷。郭庄一位村民说,2012年底,县里说搞咸淡混浇,在他们村打了几眼浅机井,配备有防渗管道、压力罐、水泵等设施,还建了机井房,可到现在,除了防渗管道在使用外,其它设施基本上就没有用过。在农田中,记者见到了曾任孙温城村干部的孙明海,他也证实了这一说法。“2012年,县里在孙温城村建设咸淡混浇项目,我们村当时打了10眼浅水井。完工后,村里也用过几次,不过每次水泵最多运行两个小时就‘烧’了,忒爱坏。”孙明海说,由于村里原有的深井水完全能够满足农田灌溉需求,村民们嫌浅水井使用起来“费事儿”,就此搁置不用,成了摆设。为避免敞开的井口会给孩子们的安全带来威胁,大家还把浅水井全部封上了,之后再未开启过。建造机井房的初衷是为了盛放水泵、压力罐等设施,而随着浅机井的搁置,机井房也被弃用。
记者走访中发现,在温城乡,沈志窑村、宋门村、小刘高村等村的情况,和郭庄类似,村民们普遍反映,咸淡混浇项目中修建的浅水井自竣工后基本上就没使用过,有的到现在配套设备都没跟上。目前,这些村的机井房闲置不说,浅机井也多被封堵了。
对于这些水利项目,村干部们又是怎么看呢?记者找到了郭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国治,他说,2012年底,县水务局搞项目,在他们村共打了4眼浅水井,工程竣工后,他们曾试着使用其中一眼,但由于水质不好等原因,水泵很快就坏了。此外,温城乡当地的浅表水太咸,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深怕影响种植产量的村民们不愿意灌溉浅井水,所以在深井水能够满足村民浇地需要的情况下,浅机井就被搁置在了一旁,新建的机井房也没有派上用场。但是,当年农田水利建设时铺设的防渗管道却一直在用,且这一设施让村民们很是受益。在沈志窑村,党支部书记沈群英表示,村里只有一小部分浅机井在用。
通过查询,记者了解到,2012年初,经景县水务局积极跑办,引资2200万元在温城乡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项目,其中咸淡混浇项目共打浅机井174眼,建井屋174个,建咸淡混浇井组174组。景县水务局主管农田水利的副局长戈学冬也证实,为了改善农田灌溉状况,减少深水开采,节约水资源,2012年初,景县在温城乡原有水利设施的基础上,配备了咸淡混浇水利设施。这些设施早在2013年就已经完成了设施配套,在通过验收后,水务局将管理权和使用权移交到了各村。至于目前这些设施的使用情况,他们没有摸底,所以并不知情。
国家斥资打造的咸淡混浇项目,如今在部分村却成了摆设,着实让人心痛,如何合理运用这一惠农的水利设施,将国家的利农政策切实落实到农民头上,成了一道悬而未解的难题。期待相关部门能够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让咸淡混浇水利设施在温城乡落地生根,让群众享受到实惠。
衡水新闻网—衡水晚报记者 朱微 张勇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