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寻正路,明史通大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多读一点历史”,就是因为历史中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起伏,隐藏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基因。以史为镜,鉴往知来,必须具备历史的大视野,读懂历史的大逻辑。
历史之中有大势。读懂历史的大逻辑,需要有拨云见日的功夫,在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看大势、谋大局。事实上,讲究“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的中国史学,一直把“时与势”“变与常”作为分析历史兴衰的重要概念,强调对历史大势的理解和洞察。孟子有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观看大江大河的走势,一定要从波澜壮阔处着眼。有了对历史潮流和历史大势的把握,才会在展望台海形势、两岸关系时,拥有“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的自信;才会有在面对逆全球化趋势时,以三个“不会停滞”,重申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总是能够从长线程历史的大逻辑中,找寻方向、汲取力量。
历史之中有大道。“我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善于拨云见日,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的重视,反映出“读史”与“识道”的辩证关系。“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古人所说的“大道”,既是指治国安邦之道,也是指历史的大逻辑、发展的大潮流。我们今天读历史,就是为了在历史中寻找可资借鉴的治理之道。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正是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以及人类文明史中汲取智慧,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找到了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
历史之中有未来。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善于察大势、明大道,才能开启未来之门。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纵观中国“数千年大历史”,认为“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他回首世界百余年历史,思考“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的问题。这些判断和思考,都以明澈的历史大视野、清晰的历史大逻辑,抓住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指明了世界未来的方向,为人类发展进步注入更多确定性的力量。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顶层设计、战略方向,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眼光和战略视野。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站在风云际会的新时代潮头,我们对于昨天、今天和未来有着更加深切的历史感悟,也更会自觉地在“历史之变”中探寻和把握“历史之常”。拥有“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的坚定信心,我们就能在把握历史大势中走向未来,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述往事,思来者”,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今天,我们作为历史的“剧中人”敬畏历史、认识历史,就要从历史的深处把握现在,让中华民族沿着人间正道浩荡前行,创造属于每一个人的美好梦想。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30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