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争活动开展以来,衡水景县紧扣“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主题,立足县域实际,创新实施“景有好事”“景有大爱”“景有儒商”三项举措,推动双争活动实现从形式到内涵、从局部到全域的深化提升,以凡人善举凝聚精神力量,以德善文化涵养城市品格。
实施“景有好事”工程,激活双争内生动力。该县将双争活动与改革创新、乡村振兴等全县重项工作相结合,联动各职能部门、乡镇村居、重点企业实施“景有好事”工程,深入挖掘全县特色亮点工作、改革试点任务中的创新举措与实践经验。截至目前,累计挖掘市级以上表彰集体32个、先进个人57名,形成涵盖政务服务、产业发展等六大领域的典型案例42个。打造“双争光荣榜”事迹宣传、“双争进行时”专题报道、“景有好事”故事讲述全媒体宣传矩阵,将典型案例转化为“可学可做”的鲜活教材。拓展“学用结合”实践载体,激活全民行动力,举办“双争先锋擂台赛”“我为景州添光彩”故事宣讲等活动60余场,开展“双争有我 志愿景州”“双争有我 文明景州”系列文明实践活动800余场次,覆盖群众3万余人次。通过“部门联动-典型培树-实践转化”协同推进机制,为双争活动注入“人人争先、事事创优”的内生动力。
深化“景有大爱”行动,培育双争道德基因。该县将双争活动与基层道德实践、社会治理等深度融合,联动民政、妇联、工会等职能部门及文明实践所站深化“景有大爱”行动,深入挖掘爱岗敬业标兵、公益志愿者、见义勇为先锋、孝老爱亲模范等群体典型事迹85例,制作专题视频28期,通过“沉浸式跟拍+当事人自述”形式记录宣传其善行义举,同步构建“线上展播+线下宣讲”双轨传播矩阵,推动道德感召力转化为群众践行力。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文化阵地开展“榜样力量”基层巡讲、家风家训分享会、文明礼仪培训等活动80余场,覆盖群众2万余人次,以文明实践拓展“景有大爱”辐射半径。发起“善行积分”激励机制,将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捐赠等行为纳入积分管理,兑换社区服务或荣誉奖励,通过“美德发现-阵地激活-价值转化”立体化实践机制,激发双争持久动能,形成“人人向善、事事循礼”的社会新风尚。
打造“景有儒商”品牌,赋能双争产业实践。该县?将双争活动与产业链升级、新质生产力培育相结合?,联动工信局、工商联及企业家协会打造“景有儒商”品牌,走访重点行业32家,挖掘企业家技术攻关、海外市场拓展等典型案例45个,制作《创业手记》短视频28期?。搭建交流服务平台,开设车间课堂、线上直播等多元活动,促成17家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将双争实践从单一企业向全产业链延伸。发动企业家开展“儒商助学”计划和“儒商惠岗”行动,累计资助困难学生200余名,捐赠物资30余万元,推动小微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500余人。设立“儒商贡献奖”,表彰在技术创新、社会公益等领域表现突出的企业家,给予用地审批、信贷支持等政策红利,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景州儒商力量。(郑蕊 时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