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景县新闻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综合新闻 >> 外媒看景州

追绿探路 河北景县把生态答卷写在蓝天碧水间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2025-08-20 16:54:49
分享:

惠民渠里鸟趣多

生态家园

景县运河生态美、和谐环境任鸟飞

运河古村白草洼

鸟乐清凉江

景县农业发达、物产丰足

大美运河

大美景县

  本报记者 王彩娜

  董子故里,运河风情。盛夏三伏,酷热难耐,走进河北省衡水市景县留智庙镇白草洼村,却别有一番清凉景象:干净整洁的古街小巷,错落有致的白墙黛瓦,古色古香的文化长廊,与村中池塘融为一处纳凉休闲的好去处……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难以想象,这里也曾一片荒凉。曾经的进村道路两侧光秃秃,村里的坑塘四周乱堆乱放,整个村庄看上去杂乱无章。白草洼村地处京杭大运河西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运河古村。近年来,景县深入挖掘地理历史人文资源,结合白草洼村与大运河的历史渊源、人文景观、淳朴民风,以“运河古渡口、美丽新乡村”为主题,打造“一轴、一广场、两馆、四韵、八景”为主线的美丽乡村。

  运河古渡旧貌换新颜,仅是景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一道缩影。今年以来,景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凝心聚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交出了一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生态答卷。

  底蕴深厚,积蓄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在京杭大运河衡水段景县安陵镇华家口村东,有一座修建于清朝末年的“糯米大坝”,当地俗称为华家口夯土坝,也就是“华家口夯土险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据了解,京杭大运河景县段全长73.2公里,南接德州,北入阜城,自南往北流经5个乡镇47个自然村。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景县段的“华家口夯土险工”作为遗产点位列其中,该险工全长255米,为研究清代夯筑防水技术和运河堤岸防护发展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景县地处齐鲁文化和燕赵文化的结合部,自秦置县,是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故里,是西汉治军名将周亚夫的封地,南北朝时期高氏、封氏两大名门望族在历史变革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唐代著名诗人高适、贾岛等名人均在此留下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境内现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景县段、华家口夯土险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处(开福寺舍利塔、封氏墓群、高氏墓群、华家口夯土险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周亚夫墓、西周庄遗址)。值得一提的是,景县是中国董子文化之乡、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

  景县农业发达、物产富足。全县耕地面积124万亩,人均耕地2.62亩。近年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56.94万亩,土地流转率51%,共有国家和省级示范合作社20家,省级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14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2家、现代农业园区12家、示范家庭农场63家。

  地处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石家庄、济南经济发展中心地带,景县这座地处华北平原的小城不仅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闻名,更在产业发展上迸发出澎湃活力。作为中国橡塑管业基地、中国铁塔制造基地和中国叉车货叉制造基地,景县近年来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上大胆创新,以坚实的步伐推动特色产业聚核成链、延链成群。

  在景县的河北西伯力特种橡胶有限公司智能车间内,可视化平台大屏幕上显示着设备状态、工艺参数等实时生产数据。近年来,景县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原则,聚焦“示范引领、平台赋能、生态培育”三大主线,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依托产业“大脑”平台,“梯次”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目前西伯力、瑞源公司数字化改造已完成并上线运行。

  截至目前,景县全县共有工业企业7781家,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473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65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家、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14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项,是河北省工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县和河北省创新型试点县。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景县已经形成橡塑制品、铁塔钢构、机械制造三大传统产业和先进石化新材料、现代智能物流装备、环保节能、智慧健康四个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特色产业架构,先后被国家相关行业协会授予“中国橡塑管业基地、中国铁塔制造基地、中国叉车货叉制造基地”称号。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景县还重点打造了景县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辖景州、衡德、龙华、广川四个工业园,吸引了包括美国卡斯卡特、意大利博索尼、中国北方稀土等397家企业入驻;同时,建成了国家塔桅检测中心、全国货叉检测中心、亿鑫通讯设备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省铁塔产业技术研究院、省柔性复合连续管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48个。2024年,景县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省A类县,排名第8位。

  在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景县以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为着力点,先后启动实施了路网管网、棚户区改造、公园游园、休闲广场、学校医院、文体中心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县城建成区面积、城镇常住人口和城镇化率大幅提升,分别达到17.5平方公里、22.94万人和50.84%。被列为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和全省县城建设样板培育县,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县城和省级洁净城市。景州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龙华镇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镇和省级优美小城镇,龙华物流装备产业小镇、广川董子文化小镇、安陵运河文化小镇被省市列为重点建设的特色小镇,17个村庄成功创建市级森林乡村,10个村庄成功创建省级森林村庄。

  2025年上半年,景县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4.14亿元,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57亿元、增长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76亿元,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2916元和12883元、增长4.0%和5.0%。

  精细管控,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如何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景县坚持“降总量、管夜间、控扬尘、削高值”攻坚路径,调度通报、执法跟进、督察问效同向发力,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上半年,景县综合指数为4.382,同比下降8.00%;PM2.5浓度为39.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50%;PM10浓度为7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80%;优良天数119天。

  景县多措并举打好大气污染“组合拳”。一是加大重点扬尘污染源管控力度,对全县重点扬尘污染源全部实施台账化管理和动态监管,开展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二是开展移动源“三管一查”。环保、交通、交警部门联合协同,出动80人次对重型柴油车辆进行路检路查,检查车辆256辆次。推进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更新,重点用车单位安装了电子门禁系统,与上级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对50家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运行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对3家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定期开展常规检查,严厉打击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弄虚作假行为。三是深化工业污染防治。督促4家化工企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3家企业完成低挥发性有机物(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12家企业完成无组织排放治理。四是依托秸秆禁烧监管网格,抓好秸秆禁烧工作。紧盯高值报警处置,严格做好24小时值班值守,专人盯办,快速处置,做到高值及时消除。五是深化服务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组织技术力量加大帮扶力度,鼓励引导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绩效分级。目前,全县共有46家企业纳入豁免清单,37家绩效A、B级企业,非最低级C级企业262家。

  不过,当前景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任务依然艰巨。一方面,道路扬尘和工地扬尘污染管控问题反复,仍是影响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道路保洁作业力度仍有提升空间,建筑工地高值较多;另一方面,臭氧污染防控形势严峻,景县环境空气质量呈持续向好态势,各项大气环境指标全面改善,但夏季臭氧污染问题仍较为突出,臭氧污染防治成为当前重点工作。

  大气污染防治重在日常,贵在有恒。接下来,景县将继续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一是积极服务企业发展。深入开展重点行业绩效“升A晋B”专项行动,主动帮扶企业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升级治污技术,进一步规范正面清单企业申报、审核程序,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污染排放少的企业应纳尽纳。二是加大重点扬尘污染源管控力度,进一步加大道路精细化保洁力度,有效抑制车辆通行引发的扬尘问题。督促建筑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两个全覆盖”,严查渣土车辆带泥上路、渣土车冒载遗撒等现象。三是持续推进涉VOCs企业排查整治工作,强化对涉VOCs排放企业的监管,从生产源头降低VOCs排放量,组织开展行业简易低效治理设施排查;扎实推进VOCs综合治理工程,督促重点行业企业开展低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无组织治理、涉VOCs末端治理;对加油站、汽修、餐饮门店等行业进行全方位监控,多措并举抑制挥发性有机物产生。

  精准施策,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要统筹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近年来,景县紧盯断面水质改善,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共治,系统推进工业、生活、农业面源污染协同治理,强化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护。今年上半年,惠民渠尚庄桥、广川渠大冯古庄2个市级考核断面和江江河后罗村生态补偿断面全部稳定达标。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环境水体的最后一道关口。只有抓牢入河排污口这个“牛鼻子”,水污染治理才能取得实效。景县全力保障考核断面水质达标。强化上下游管控、常态化巡河、协调联动,凝聚工作合力,实行“发现问题、快速反应、有效处置”闭环管理机制。严格落实断面巡查巡视预警机制,对全县境内的18条河渠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入河排污口管理实现动态监管、实时更新。保障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督促20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供水厂编制完成《景县乡镇级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严格落实风险防控措施。持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违规问题整治,县级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持续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严格控制县城西排渠水质,完成了2个坑塘整治,对建成区内河渠常态化排查,积极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

  尽管景县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面临诸多瓶颈制约和挑战,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工作短板,比如,河道坑塘水质不稳定、惠民渠水体流动性差、水体富营养化逐渐严重、水质变差、河道保洁工作落实不到位等。

  对此,景县将全面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一是强力推进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项目建设进度。按照南运河景县段沿线5个乡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实施计划,在保障工程质量前提下,加快推进项目进度,充分发挥应有效益。二是聚焦农村污水、坑塘方面的难点问题,通过对景县城郊村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完善村内基础设施,采用“纳入城镇污水管网模式”进行处理,解决因污水肆意排放造成的环境隐患。三是持续开展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确保黑臭水体发现一处整治一处,同时纳入“两个清单”,全县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存量清零、动态随清。同时,要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监管,确保正常运行。

  精心防治,稳步打好净土保卫战

  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重点是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控、水土共治。当前,景县全县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控,重点建设用地得到有效保障,1个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稳定达标。

  一是深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督促9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开展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工作,督导推动景化化工公司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工作进度,严格落实“一住两公”用地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确保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二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日常监管,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专项执法检查,督促21个污水处理站完成自主监测。三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环境整治。市下达景县66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已完成25个村。谋划了南运河沿线5个乡镇113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争取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2103万元,目前正在加快施工建设。四是深入开展黑臭水体治理。组织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开展了2次农村黑臭水体专项执法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坑塘发出提示函督促所属乡镇进行整治,确保农村黑臭水体存量清零、动态随清。五是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严格按照《“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进展评价工作。将215家涉危险废物企业纳入“河北省固体废物动态信息平台”管理。积极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对相关企业和单位进行全面的评估,严格审核各项指标,目前完成自评估的企业数27家。

  宽严相济,持续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发挥这一公共产品的最大效用,让人民群众在美丽家园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做到取用有节、行止有度,这就需要多措并举持续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景县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监管,推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

  截至目前,共抽查一般监管对象110家,重点监管对象9家,特殊监管对象16家。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6起,其中罚款案件3起,免罚案件2起,移送公安1起。开展多种执法专项行动。开展VOCs低效治理和无效治理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检查企业670家,发现问题152个,其中立行立改类136个,限期整改类16个,目前所有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

  对铸造企业开展细致摸底排查,建立详细管理清单。加强餐饮油烟单位排查,督促其对油烟净化设施定期进行全面清洗,确保净化设施正常运行,组织开展多次夜查专项行动。

  持续开展第三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对近年来依法查处的第三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开展复核复查。加强环评、排污许可证事中事后的监管。

  对无偿取得排污权的排污单位进行梳理,建立无偿取得排污权单位台账。完成33家排污许可登记管理排污权有偿使用费推送及征收工作;136家企业全部提交了2024年度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

  (本版图片均由景县人民政府提供)

关键词:责任编辑:王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