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景县新闻网>>人文历史>>新书品味

《读董学札记》

   景县新闻网    时间:2018-02-05 10:57

 

  量力而授官,录德而定位

  董仲舒在给汉武帝《天人三策》第二策中,提出了“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的选拔、任用、考核官吏政策。

  从官吏来源渠道说,“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选郎吏,又以富资,未必贤也。”这些朝廷重臣来自于官宦家族,即所谓“官二代”,这些人虽然经济上非常富有,但未必有真才实学。

  从官吏考核的标准来说,应该是依据官吏在这个职位上所作出的成绩确定优劣,不能只看他在这个位置上干了多长时间。本事不大的人虽说干得时间长,也不能得到提拔重用。道德品质好又有本事的人,虽然为官时间不长,也不妨碍他成为朝廷的重臣。这样做才能使各级官吏尽心竭力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本领,千方百计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以创建功勋。现在却不是这个样子,官吏们凭借在职时间的长短为资格取得尊贵的位置。度日熬时谋求显赫的高官,搞得黑白混淆、良莠不分,很难弄清每一个官吏的真实情况。

  那么怎么办呢?

  第一,举贤荐能。列候、郡守、岁禄两千石的高官,都要在下级官吏和士中选拔道德高尚、不能力的人,每个高官每年推荐两人到朝廷担任宿卫之职,并以此来考察高官们举贤荐能的能力,举荐之人德才兼备就奖赏,举荐之人为肖之徒就惩罚他。这样,一方面堵塞了“世袭”的渠道,另一方面,那些高官们才会认真负责的访贤求才,那么,天下才俊就会汇集于皇帝身边,有了贤良之士,太平盛世就指日可待了。

  第二,兴教育才。董仲舒说:“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原也”“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董仲舒认为,教化为大务,从地方到中央,兴办庠、序、学、校、太学,一级一级的培养人才,就可以把那些品尝兼优的人选拔出来,把他们放到郡守、县令这样的基层去任职,就可以发挥“师帅”作用。“师”、“帅”,这两个字是多么重要啊,首先要做百姓的师表,然后才可统领百姓,管理一个地方的政务。

  第三,严格考核。标准就是: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考核干部政绩,不能以任职时间长短为依据,无所作为的庸官、懒官无论当多么长、熬多么老,也不能提拔重用。品德高、有才华的人任职时间短也可提拔,也可委以重任,根据每个人的才华和品德官定们,就会泾渭分明、高下有别,天下就会得到善治。

  “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这样的选拔、任用、考核干部的标准,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董仲舒“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

  按照先秦阴阳家的理论,董仲舒吸取秦王朝“严刑峻法”二世而亡的教训,提出了“德阳刑阴”与“任德不任刑”的理论。

  他在《举贤良对策》第一策中,对汉武帝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任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为政而任刑,不顺于天,故先王莫之肯为也”。

  这就是说,既然天道以阳为德,阴为刑,做为君王,是以秉承天的意志来办事的,所以要注重德教,以德教化百姓,正心以正百官,而不应该以杀戮惩罚做为治国理政的对百姓施行“严刑峻法”、“横征架暴敛”,使得民不聊生、四处逃亡。做善事的也免不了受到惩罚,做坏事的逍遥法外。国内受到刑罚的人很多,被处死的人到处都是。逼得百姓揭竿而起,群起而反叛秦王朝,至秦二世十四年而亡,这样的教训多么深刻啊!

  所以,要端正治国之道,必须从本原开始,从君王开始。君王要先正心,才可以端正朝廷礼仪,端正百官的言行,然后再端正万民的言行,最终天下得以善治。

  那样的话,风调雨顺,草木茂盛,五谷丰登,万物生长,百姓欢乐,天地之间都承受着大自然的恩泽,享用着丰美的物产。天下百姓熙熙归附,到处一片祥和,到处都是明媚的阳光。

  在每二次策问中,汉武帝再一次提出刑德关系,并以历史上的事例来策问:殷商之时治国以刑,以皮肉之苦来惩罚,社会安定。西周成康时,四十多年刑措不用,天下一样太平。然秦以刑治国,诛杀甚众,天下空虚,不久就灭亡了。不一样的治理,有成有败这是为什么?董仲舒在回答了历史上的事例成败之因后,对“德阳刑阴”理念作进一步阐述和发挥,提出“德刑并治、德主刑辅”的理论。他说,圣君治理天下,要求年少之人多接受教育,而对年长的则量才授官,用爵禄来激励、滋养品德优良的人,用刑罚来惩治作恶、约束作恶的念头。这样,老百姓都能明了、理解礼仪,知道凡事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以此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就不敢犯上作乱,作奸犯科了。

  董仲舒还引用了孔子的话说:“导之为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治国者应以政法为教导,以刑罚为约束,这样百姓就会因有耻辱之心而不去违法犯规。这就是说,德、刑在治国中各有其功效。实施教育,仍未奏效,那么,对触犯法律法规者,就要施以刑罚。这样的理论,显然比他“任德而不任刑”思想进步了,全面了,完善了。从而使刑罚在以法治国中有了一席之地。

  董仲舒确立的“德主刑辅”的德刑并用思想,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这种德刑关系思想,是儒家思想家论述德刑关系中较为完备的理论。”今天,我们在实施全面以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仍有其借鉴意义。

 

  

 

稿源 景县新闻网 编辑:刘霞
  相关链接
  领导风采 更多>>
 
县委书记李景辉
 
政府县长赵君杰
 
 
  景县概况 更多>>
发展现状      历史名人
历史沿革      名胜古迹
经济建设
 
主办单位:中共景县县委  景县人民政府
备案序号:冀ICP备10001396号-1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