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兴华 通讯员李维杰)项目建设是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近年来,景县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加速器”,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促跨越”的新理念,狠抓项目进度、扩容项目储备、创优发展环境,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推动经济大发展。2016年以来,共续建、新上、谋划投资超亿元项目55个,23个项目被列为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324亿元。
项目储备是保证地方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景县在项目储备上站位高远,目标明确,全力打造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衡水东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冀鲁边界强县名城。一方面,立足产业优势,强化招商引资。依托橡塑制品、机械制造、铁塔钢构三大传统产业和石化新材料、现代物流装备、电力电子三大新兴产业,构建并驾齐驱的“3+3”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开展亲情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充分利用北京温州商会、北京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橡胶协会、河北国际经贸洽谈会和衡水湖国际商务洽谈会等平台,大力宣传推介景县产业特色和优势,引入县外资金“活水”。2016年以来,先后促成4个重点项目正式签约,16个项目落户景县,与中能国电、北京二商、河北建工、上海精星等多家知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杭叉集团、中冶集团等知名集团达成了合作意向;另一方面,加速转型升级,提升项目质量。持续实施传统产业第三轮“三年改造计划”,积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设备更新、产品革新。近年来,共实施超千万元技改项目245个,技改总投资265亿元,连续三年位列衡水市首位,使“老项目”、“老产业”焕发出全新活力。
扫清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障碍,打消投资者的疑问疑虑,才能使大项目、好项目安心落地生根。景县不断解放思想、创新举措、用心用力,破解瓶颈制约、创优发展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园区建设上,按照省市要求和“一区四园”思路,积极推进开发区整合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理顺管理机制,落实管理机构,实施景州工业园路网改造、集中供热和WIFI全覆盖、衡德工业园污水处理厂、龙华工业园综合服务楼等一批重点工程,园区管理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大幅增强。在解决土地问题上,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严控项目投资强度和单位面积容积率,对长期占而不用、建设进度缓慢的项目一律收回土地指标。2016年以来,共收回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5宗、310多亩。同时,用足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通过开展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农村新民居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置换城乡建设用地和整理开发土地1100多亩,新增占补平衡指标2300余亩。在解决资金问题上,积极组织各级金融机构对全县各类企业逐户走访,现场对接,解决融资难题。2016年以来,共走访企业208户次,发放贷款20.6亿元,授信14.5亿元,上报待批6.67亿元,放贷额度、授信额度、上报待批额度均居全市前列。同时,针对铁塔产业市场,依托邮储银行,创新探索、量身定制了全国第一个针对铁塔产业的“政府采购贷”和“订单池”信贷产品,全力支持重点行业发展。
景县新闻网版权声名:凡注明“稿源:景县新闻网”,版权均属于长城网景县工作站,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稿源:景县新闻网”。凡本网注明“稿源:XXX(非景县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余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新闻热线:0318-4377968
|